盛夏酷暑,热浪袭城。为应对持续高温天气,运营公司科学谋划、多措并举,出“凉”策、开“凉”方,从“纳凉点”设置、列车空调设计、防暑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,为市民乘客打造清凉、舒适、安全的出行环境。同时,运营公司高度重视一线员工的防暑降温工作,严格执行高温防护规定,科学安排作业时间,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,保障“高温战士”的健康安全。
“凉”策频出 服务升温 护送乘客清凉出行
自今年5月1日起,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,杭州地铁已开启夏日空调模式,将列车设置为“强冷”“弱冷”车厢,为乘客打造清凉的移动空间,乘客可根据自己的温度体感选择不同的的车厢。“同车不同温”的贴心设计,为怕热和怕冷人群打造专属温度体验。
为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的幸福感和舒适度,助力市民乘客清凉度夏,今年7月1日起,运营公司统一规划,结合各个车站现场情况,在82个车站设置“纳凉点”,并配有纳凉凳,供有需要的乘客纳凉歇息,暂别暑气。并在全线网车站均配置了藿香正气水、人丹、风油精等防暑用品,乘客如有需要可以联系现场工作人员取用。
同时,为帮助市民乘客科学应对夏日“烤”验,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与急救技能,运营公司联合站点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乔司站、学院路站等车站开展“纳凉养生 暖心关怀”系列活动,在车站纳凉区设置健康义诊、心肺复苏按压等健康课程,为乘客普及夏季实用养生知识。
“热”爱不减 面对“烤”验 他们绝不服“暑”
当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城市,地表温度突破40℃时,地铁司机、站务人员、检修工……始终坚守在高温“烤”验的第一线。
站务工作人员引导乘客文明乘车
拿着巡更棒,带上测温仪,挎好工具包,乔司南站站务员张梦洲开启了巡站工作。正午时分的出入口巡查是张梦洲与高温的第一场“交锋”,很快,汗水就顺着张梦洲的额角滑落,浸湿了制服,但他仍一丝不苟地检查着设备的运行情况。接发车、服务乘客、文明引导……在蒸腾的热浪中,他以“热”忱“战”高温,守护乘客出行。
房建工班工作人员打磨出入口地面
16号线房建工班的李银波是车站的“门面守护者”,只见他半蹲在地面上,熟练地将云石胶与固化剂按比例混合、搅拌,他全神贯注地操作着铲刀,仔细将胶体稳稳填入缝隙,清理溢出的胶痕,最后换上砂纸将修补处打磨得与周围浑然一体。
空调维护人员检查设备运行状态
炎炎夏日,空调机组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。钟东辉是一名通风空调工班的维修工,他和同事需要在环境温度高达40多度的蒸发冷机房里调试蒸发冷压缩机跑油,一待就是2、3个小时。不仅如此,车站地面的冷却塔在烈日暴晒之下,表面温度甚至攀升至50℃以上,钟东辉需要穿戴安全帽和安全带,爬到冷却塔顶部检查确认扇叶和皮带轮工作状态是否良好,查看冷却水水位以及进水口、积水盘是否有杂物。
地铁保护人员查看现场作业情况
3号线华丰路至汽轮广场区间的华丰单位项目现场,巡查监管中队长陈雷越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,又在烈日炙烤下反复晒干。他拿着项目资料,低头观察项目现场作业情况,额头的汗珠不断滚落,而这只是他日常现场监管工作中的一个缩影。热浪翻腾中,他和他的中队逐个查看标识桩、逐项记录隐患点、一次次劝阻违规作业,用毫不松懈的坚守,编织起一条坚韧的“安全生命线”。
信号工程师检测通号设备
信号工程师郭鹏宇的夏天,是在热浪蒸腾的露天轨道与密不透风的设备房之间度过的。设备房内,他紧盯监测屏,烈日下,他一次次带领团队俯身检查转辙机密封,加固露天GPS支架,反复测量温度、检验绝缘性能,杜绝高温过载隐患。
接触网工作人员开展供电设备维护保养
“夏季高温对供电设备的负荷要求很高,一旦设备过热容易引起故障跳闸,所以我们必须定期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巡视和检修。”2号线接触网综合检修工班工班长常亮,一边用袖口拭去满脸汗珠,一边解释道。烈日下,他悬在4米多的高空,攀上腕臂全神贯注地检查清扫绝缘子,使用扭矩扳手,严格按照标准力矩值检查紧固每一处螺栓连接,同时开展一系列维修保养工作。
当乘客在凉爽的地铁站内和空调车厢享受清凉的背后,是这样的一群人在默默守候,在人潮涌动的站台旁,在闷热难耐的设备间,在钢轨发烫的隧道里,都有地铁工作人员的身影,他们用汗水保障每一趟列车的安全准点,用行动守护市民乘客畅心安全出行。
运营公司始终秉持“以人为本”的发展理念,在持续高温天气下,坚持“双保障、双促进”的工作方针,撑起乘客与职工的“遮阳伞”,让乘客出行更舒心,职工工作更安心。后续,运营公司将持续完善防暑降温长效机制,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。